乒乓球正手拉球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技术。真正掌握和练习正手拉球不是一蹴而就的,尤其是对于业余选手来说,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。
乒乓球正手拉球技术包括近台拉球、中近台拉球、远台拉球、上旋球、下旋球、近台快带、反拉弧圈球、半出台球等。
国家职业乒乓球教练指出,业余爱好者需要关注以下问题,才能掌握如此复杂的技术。
一、关于击球点。
击球点的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(以右手为例)。为了保持佳的击球位置,我们必须学习步法,保持身体的重心,重心的水平应该根据球来决定。马林经常使用侧倒地爆炸是必须的,对方擦球又低又长,拉后不能恢复,只有战斗。
马林拉这个球的时候重心很低,但是击球点是球的高点或者前期下降。正手位置的大角度击球点要根据自己的步法来决定。一般来说,击球是在球的中后期。
二、关于如何转腰。
因为乒乓球是一项圆周运动,所以在击球时用腰部控制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击球时,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向后拉,而是用转腰完成。用腰固定大臂,转腰速度远快于拉手。
也就是说,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,而不是先拉手。我们很多球迷在打球的时候都是先拉手,不知道怎么转腰。因此,他们在击球时经常身体不协调,导致力量不集中或力量不足。
三、关于前臂关闭的要领。
正手拉球时,一定要注意前臂,前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不能固定,摆臂的大小要根据来球来决定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前臂必须由腰部控制。
四、手腕使用原则。
拉球时,手腕应相对固定,不要晃动太大。击球时,用中指顶住球板,用力摩擦球。此外,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。比如拉球时,突然觉得球的旋转比预期的要大,就用手腕调整击球的力量和摩擦球的部位。
如果不到位,顶住自己,就要用腰和手腕来调整击球点。尤其是在比赛中,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,球的落点也是你不舒服的地方。这个时候要用手腕来调整,手腕的调整主要是用拇指和中指来完成的。
其次,拉球时,板型的控制也要用手腕来完成。很多直板运动员在正手拉球时会严重吊腕,影响发力。一般来说,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,球把和手腕之间的角度约为45度。
5、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。
动作上没有太大区别。区别在于冲下旋球时,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,用力时可以根据来球的旋转带点进行撞击;冲上旋球时,击球点在球的顶部,主动摩擦球,击球时身体重心向前。尤其是反拉弧圈球时,摩擦薄容易过去,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容易出错。
六、关于吃球的问题。
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质量,主要是看他拉球的时候是否吃球。吃球意味着球在球板上停留很长时间,而不是一碰球板就出去。拉球的时候要吃球,每个板球都要主动摩擦球,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。拉球吃球的质量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是很明显,但是在比赛中有很大的区别。
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时候完成拉球的动作,所以*你用手腕主动摩擦球来调整。如果你习惯了主动拉球,你可以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整,拉过去很多困难的球。
七、如何微调。
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,我觉得在比赛中很难做到这一点。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的球感,也就是你对球的感觉。其次,在训练中不断培养你对球旋转的理解,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,对方回来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。
只有这样,你才能根据来球的不同,在正常击球困难的情况下,在来球非常不规则的情况下,当球落在角落很难回击时,通过手的调整来回击球。因此,对于业余球迷来说,重要的是思考球的旋转变化。如果你基本掌握了这个规则,你就有了微调的能力。